历史背景
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,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,传统的银两与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无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,市面上货币混乱。为挽救统治危机,清廷在 1905 年于天津设立 “户部造币总厂”,1906 年开始在全国各地造币厂推广铸造 “大清铜币”,作为法定铜辅币,旨在统一币制,将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。
正面珠圈内镌 “大清铜币” 四字汉文,上方为满文 “大清铜币”,两侧为干支纪年,左右为 “户部” 字样,下方标明面值 “当制钱十文”。背面是蟠龙图案,周围环绕着 “光绪年造” 以及英文 “TAI-CHING-TI-KUO COPPER COIN”(大清帝国铜币)字样,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。


仅供参考 自行甄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