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德炉诞生于明宣德三年(1428 年),由明宣宗朱瞻基主导监制。当时暹罗国(今泰国)进贡了优质的风磨铜,宣宗结合梦中香炉的灵感,下令宫廷御匠参照《宣和博古图录》等古籍及宋代名窑瓷器款式,打造出这批铜炉。它最初用于宫廷祭祀、陈设,彰显皇权与文化传承,是明代国力昌盛、文化复兴的产物。 风磨铜是明清时期对高纯度铜合金的统称,因打磨后光泽持久、似风拂过般明亮而得名,是铸造精品铜器的核心原料。 以风磨铜为基料,融入金、银、锡等数十种贵重金属,经十二次精炼,铜质纯净细腻,如婴儿肌肤般温润。鎏金工艺的运用,让炉身呈现华贵金光,进一步提升了其艺术与收藏价值。 炉身分三层,上层为镂空盖,盖顶饰瑞兽钮,镂雕缠枝莲纹作为出烟口;中层为炉身,两侧设狮首耳,造型灵动;下层为三象足,稳固且具祥瑞寓意。 炉身浮雕缠枝莲纹、八宝纹、夔龙纹等,线条流畅、繁简得当。缠枝莲象征生生不息,八宝纹蕴含佛教吉祥寓意,夔龙纹则彰显皇家威严,这些纹饰不仅是装饰,更是文化符号的载体。底部见 “大明宣德年制” 楷书款,字体规整、笔法刚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