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名人书画 >> 徐悲鸿《独马》
详细内容

徐悲鸿《独马》
2025-11-01

徐悲鸿(1895 年 7 月 19 日 - 1953 年 9 月 26 日),原名徐寿康,是中国近现代画家、美术教育家和活动家,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。

早年经历
   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,父亲徐达章是当地知名画家,徐悲鸿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和绘画。17 岁时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担任图画教员。
求学经历
    1915 年赴上海,以画插画和广告维持生活,后进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学习,并自学素描。1917 年前往日本学习美术,6 个月后因生活困难回国。1918 年回到北京,被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。1919 年,在蔡元培和傅增湘等人的帮助下,前往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留学,钻研油画和素描,留学期间还先后前往德国、比利时、瑞士、意大利等国家观摩学习。
绘画风格
    主张现实主义美术风格,注重写生,将西方的绘画技巧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,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。其素描造型精练、准确,注重线与面的结合;油画长于人物、风景,体现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;中国画则融西方艺术手法于中国传统艺术之中,别具一格。
-
    采用水墨写意技法,以浓淡变化的墨色塑造马的躯体、鬃毛与动态,线条奔放有力,既表现出马的肌肉结构与力量感,又通过飞动的鬃尾传递出 “腾跃欲飞” 的气势。
     造型上融合了西方解剖学的精准与中国传统笔墨的写意,马的姿态矫健昂扬,是徐悲鸿 “以马喻志” 的典型艺术语言。

图片

仅供参考  自行甄别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