铸造背景
清末光绪年间,为抵制外国铜元及民间私铸货币,清廷推行“新政”,令各省设局铸造铜元。四川省于1903年在成都设立造币厂,始铸“大清铜币”,其中“当制钱十文”是流通较广的面值之一,铸造时间贯穿光绪、宣统年间。
形制特征
1. 正面设计
◦ 中央为“川”字(代表四川省),外圈环绕“大清铜币”四字,上缘铸满文“光绪年造”或“宣统年造”,下缘为“当制钱十文”,左右两侧分列“度支部”(后改为“户部”)或年份(如“丙午”“己酉”)。
◦ 币面边廓规整,文字清晰,部分版别在字体、满文细节上有差异。
2. 背面设计
◦ 中心为蟠龙图案(俗称“龙纹”),外圈环绕“光绪年造”或“宣统年造”英文(“TAI-CHING-TI-KUO COPPER COIN”),龙纹形态多样,是版别区分的关键。


仅供参考 自行甄别